栏目导航

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-第416集

1970-01-01 08:00:00 字体大小:
mp3下载地址:
https://js1.amtb.cn/media/mp3/02/02-040/02-040-0416.mp3
(请用在新的浏览器打开下载)
点击进入视频 返回文字版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

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 (第四一六集)  2013/8/30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0-0416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。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  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七百一十六页第七行,第一句看起:
  「又《甄解》宗善导意,释曰」,解释,引《释摩诃衍论》里面所说的,「所谓正定聚,从佛果至十地三贤,皆名正定聚。净土正定聚亦然。或现十地三贤等」,十地是别教,三贤是圆教,「其体必至灭度」,灭度就是涅槃。「但是一涅槃界之示现差别耳」,说上面十地、三贤,这些都是一涅槃界的示现差别。
  一涅槃界的示现,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,昨天没有学完,今天我们从头再看起。「涅槃界」,《佛学大辞典》,术语。「界者藏之义」,藏就是含藏,包藏,「涅槃能藏无为之万德」,所以称它作界,这是从含藏的意思。「又为因之义」,因果之义,为什么?「涅槃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之利乐事,故曰界」,这个界是因。我们记住,涅槃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利益乐事。为什么?这个理很深,因为涅槃就是真如自性,或者说是法性,在哲学名词上,它是宇宙万法的本体,一切法都是从它而生,没有它就没有一切法。涅槃具足无量无尽的性德,纯净纯善,所以它能生出世间的,那是纯净纯善之法,这当然是真实利益,究竟的妙乐。
  有不少学者专家对于佛法也有相当的研究,他们心里想著,宇宙之间一定有一个能量,但是这是他的理想,他拿不出证据出来。佛法里面讲的大般涅槃,说实在话,也拿不出证据出来。不过佛跟科学家不一样,佛说,你照我的方法去修,修到八地你就见到了。我拿不出来,我知道,你修到八地,八地以上统统见到,佛开出这个条件,叫你自己去亲证。向上一著,就是最高的这一著,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,无法想像,无法言说,唯证方知,你到那个地位,你就知道了。这些专家学者毕竟还是凡夫,为什么?我没有放下,自私自利没放下,名闻利养没放下,所以这向上一著,他们摸不著头脑,他不接受。他接受的是他能证实的,他不能证实的,他也没有办法接受,这个就是世间跟出世间的差别。
  出世间人有很多没有证得,他相信,他凭什么相信?佛说的,他就相信。为什么?佛自己证得了,佛没有妄语,佛不会骗人,佛的话是可以相信的,凭这个。这在佛法里面叫具足善根福德因缘,虽然事实真相不知道,他相信。极乐世界没见过,佛说有,你相不相信;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,你相不相信,这也是唯证方知。这个证比前面所说的容易,前面那要见性,难,见性一定要圆教八地。但是西方极乐世界世间凡人也有见到的,跟佛有缘,见到极乐世界、见到阿弥陀佛。
  东晋时代,庐山远公大师,我们净土宗第一代开山祖师,在东林念佛堂领众念佛,人并不很多,一百二十几个人。在念佛的时候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,没有跟任何人说过,跟大家在一起,若无其事。到他老人家往生的时候,第四次见到,他向大家宣布。有人问他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?他说跟经上所说的完全相同,那个时候说经上所说的,只有一部《无量寿经》。远公在世的时候,《弥陀经》跟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都没有翻译成中文,可能梵文本到了,没翻出来,所以东林念佛堂所修的,就是一部《无量寿经》。那就是《无量寿经》上所说的,完全相同,见到的。
  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里面说得更好,教我们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」。现前就是在我们这一生当中,这是现前,因缘具足,你见到阿弥陀佛,你见到极乐世界。见佛不难,难在什么地方?难在我们心不清净。我们念佛有妄想、有杂念夹杂在其中,所以感应就差了。如果我们念佛跟经上所讲的标准相同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这是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念佛的标准。六根,眼耳鼻舌身意,这六根,六根用一句佛号能把它收摄,不向六境上去攀缘。眼有没有见?有见。见了怎么样?没放在心上,别人不问你,你根本就没有这个念头。别人问你,你看到什么,你能答得出来,我看见什么。不问不知道,这什么原因?没有放在心上。我们世间普通话叫没注意,看到了,没注意。注是注入,意就是意识,意识是分别。注意,你就会分别执著,注第六意(意识),是分别,注第七意识,一般人叫意根,那就是执著,六、七识作用不一样。
  我们要问,这唯识里讲得很清楚,每一个识都有了别的作用,第六意识分别最重,第七识有没有分别?有分别,但它执著最重。第六意识也有执著,执著很淡薄,分别很重;这个末那执著很重,分别比较轻,它统统有。前五识完全是了别,没有分别。我们的病根就在六、七识,七的染污、六的分别。所以末那叫染污意,四大烦恼常相随。末那是什么?末那就是四大烦恼凝聚在一处,它起的作用。这四大烦恼第一个,我见,实实在在在一切法里头找不到我,它偏偏执著是个我。执著什么?执著第八识的见相两分,两分里面微不足道的少分。执著境界相是物质,整个宇宙里头的物质现象统统是阿赖耶的相分,我们执著这一点点,这叫我,坚固执著,不肯放下,这错了,不是我!执著阿赖耶的见分,认为是我的心,我能够思惟、能够想像,我能够想过去、能够想未来,这是我的心,也错了。所有一切分别执著都是阿赖耶的第六、第七,你偏偏执著这一点,少分,少到不能再少,认为是自己,错了!看错了、想错了,坚固执著不放,变成什么?变成六道轮迴。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,六道轮迴哪里来的?自己製造的。自己如果不执著,轮迴就不见了,有执著就有轮迴,没有执著就没有轮迴。轮迴是这么一桩事情。
  涅槃,是说自性的全体,不是讲自性的部分,全体当然包含部分,与性体相应的,纯净纯善。为什么这个宇宙有许许多多众生一生造恶,没有见到他作善,所以,有不少人不相信宇宙当中有神、有上帝。为什么?上帝是全能的,全能的,为什么造人造有善人、有恶人?这样的现象,上帝的心就不是真正善的,如果善的,统统造善人多好,不要有恶人,为什么有这么多恶人存在?所以,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他不相信。这个问题佛法里讲清楚了,佛法肯定,确实有纯净纯善。惠能大师说得很好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能生万法就是万能,就是全能,无所不能。能大师说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这个本自清净就是纯善,「本不生灭」,「本自具足」,这都属于纯善,真有。
  为什么这个世界变成这样?中国老祖宗知道,心里很清楚、很明白。所以小朋友启蒙念《三字经》,《三字经》前上的八句话,就讲清楚了、讲明白了、讲透彻了。八句话很容易,但是它有深度、有广度,从深跟广来说,真正是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。中国人的智慧,不亚于佛陀。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这个善没有丝毫缺陷,每个人都有,而且每个人都表演过,你自己忘掉了。什么时候表演过的?你只要仔细去观察小孩出生,在一百天。我在讲经时候说过,人生百日,人生下来一百天,体露真常,他的身体露出来的,给大家所看到的,看到真、看到常。看到什么?看到他的自性,看到他的本性,看到了本善。一百天之内的小婴儿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起心动念有,他要没有起心动念他就不到人间来了。但是他没有分别执著,你看看,谁抱他,他都非常欢喜,他没有拒绝,就是说他还不认识人,还不知道哪个是他爸爸、是他妈妈,还不晓得,什么人都喜欢。到他有了分别执著,知道谁是他妈妈,谁不是他妈妈,他就不要别人抱了,别人抱他就哭,他妈妈抱他就笑,那是什么?被染污了,那就不善了。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这是本善,真有,那就是自性的性德。性德的第一德就是爱,他那个爱是没有分别的爱,没有执著的爱,没有起心动念的爱,这个爱是真爱。汤恩比博士说,人生不能没有爱,但是这个爱,说得最清楚、说得最明白的是佛经,其次,中国儒家的典籍也说得不错,那都不是假的,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,真正看到了。所以中国这些老祖宗、古圣先贤在《三字经》上告诉人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一样的,没有差别,真善,真正的爱心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、没有起心动念。
  下面说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,这问题来了。性相近,大家是一样的。习是什么?习惯,你跟善人在一起,你永远是善人;你跟恶人在一起,你跟他学坏了,你就变成恶人。所以古人所谓「近朱则赤,近墨则黑」,你跟红色的在一起,变红了,染红了;你跟黑的在一起,你被人染黑了。这是什么?被染污了。被染污叫习性,习性跟本性不一样。习性跟本性一样,这是圣人、这是贤人;习性跟本性相悖,这就是恶人,邪恶之人、不善之人,所以环境太重要了。小孩第一个环境是家庭环境。第二个,离开家门走在外面是社会的环境,这个环境有很大的染薰的能量,你被它所薰,你被它所染。因此,教育就非常重要,第三句提出来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。如果没有好好的教育,怕被外面这些不善的染污,愈染愈严重,愈染愈深,到以后回不了头来,怕这个。所以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,教育在中国确实是万能,没有一样离开教育。中国的家,重视家庭教育,如果没有教育,这个家就乱了;社会著重教育,大家遵守教训,这个社会安和乐利;国家重视教育,政府所有的机构是为教育服务而设立的,不是为别的,每一个机构都是为教育服务的。所以宰相下面六个部,礼部,礼部就是教育部,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长,把他摆在第一位,部长排列他是第一位,首席。首相不能视事的时候,教育部长代理,这是什么?显示重视教育。
  我们在佛法里面看到,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,没有一个不教学,这是给我们深深去体会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三十岁成道,也就从这一天起就开始教学,在鹿野苑给五比丘讲四谛法,这些人发心出家,憍陈如听佛说法证阿罗汉果。三宝在鹿野苑建立了,有佛说法,有阿罗汉闻法,还有证果的。以后的僧团逐渐扩展,出家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加上世尊,一千二百五十六个人。我们会想到,肯定有些短期参学的,不是常随众,来听一个星期的,来听一个月的,来听两个月的。这样的人一定很多,里面是一班在家众,还有一班其他宗教的信徒,也来向佛求智慧。
  佛法的教学是智慧,佛法里面没有造物主、没有神,佛给你讲的完全是业因果报。婆罗门把六道轮迴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六道怎么来的?他不知道。释迦牟尼佛给他解释,六道是众生善与不善业,这两种业,善与不善业感应变现出来的。善因善缘,三善道的果报;恶因恶缘,是三恶道的果报,这么来的。六道轮迴不是真的,业是生灭法,所以六道轮迴是属于生灭法。明瞭、觉悟了,应该出离六道,走向涅槃。出离六道之后,还有四法界,十法界里的四圣法界。十法界包括六道,下面六道就是六法界,六道上面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这四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,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,都是佛的教区,佛在这个教区处处现身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样的身,从来没有休息过。佛的真身,给诸位说,真身常住在实报土,对实报土的法身菩萨说法。对十法界完全是应化身,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,感应道交,不可思议。这些事实真相,大乘经上讲得很清楚。这部经不算是分量很大的,但是黄念老集注,把它的内容丰富了,我们通过经跟注,对这个事情总算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于是我们自然生起信心、生起愿心,我想到极乐世界去。
  极乐世界确实是人生最理想的环境,这个环境里面确确实实得到了永生。永生是什么?与性德相应就是永生,无量寿,永远跟生灭法远离了。无量的寿命、无量的相好、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德能,都是一般宗教赞叹神、赞叹上帝的。佛告诉我们,我们全具足,没有一样欠缺,梵语的名词叫涅槃,我们希望在这一生证得。法门无量无边,每一个法门,佛都教我们要断见思烦恼、要断尘沙烦恼、要断无明烦恼。见思烦恼断了成阿罗汉,脱离六道轮迴;尘沙烦恼断了是菩萨,提升了;无明烦恼断了,成佛,距离涅槃不远了。只要把无明习气断乾净,就证得大般涅槃。所以自性,涅槃就是自性,能藏无为之万德,就是智慧德相,圆满具足,没有欠缺。
  第二个意思,是因的意思。因是什么?「能生万法」,惠能大师最后一句说的。涅槃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之利乐事,所以叫界,界就是有不同的形相。一切世间、一切出世间,利益,世间的利益,一般人都把它看作名闻利养,这是利乐之事,中国人讲五福临门。有智慧的人,他知道真正的利乐是与民同乐,这是真正乐,不是独乐乐,与大家一起同乐。这种人不但有智慧、有福报,他知道积功累德,他的来生比这生更好,这一生当中把他自己的福慧提升,他不是享受尽了,是在享受当中又知道积功累德。因此,他的智慧福报一世比一世提升,一般的说法十世修积的福报。如果到人间来都是做帝王,帝王不是偶然的,出家人,国师、祖师大德的身分,那不是一世修的。《慈悲三昧水忏》里面说的悟达国师,十世高僧,学得好,学得不错,十世,死了以后都是到人间得人身,真难得!得人身,他出家修行,一世接著一世,十世修行,这一世为帝王师,帝王封为国师。稍稍有成就,世出世间有成就的人总在五世以上,没有五世修行得不到这个地位,这不是勉强,勉强得来的还是前世修得的,你说那又何必?明白通达因果的道理与事实真相,人心就定了。定了怎么样?对于世间财色名利这个欲望就淡了,淡到根本没有求的这个念头。
  我这一生见的人不多,知道的事情也很少,因为青少年的时代,生在八年抗战当中,过得非常辛苦,做流亡学生,真是居无定所到处流浪。中年在台湾,这个环境总算是安定下来。自己要谋生、要养活自己,在社会上没有背景、没有关係,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。在读书,自己认识三个老师,方东美先生、李炳南老居士。李老师是虔诚的佛教徒,他是个做学问的人,过世,现在都有全集印出来了。在世的时候他们的著作很多,我知道,一本都没印出来,东西好,我们真想要,老师不答应。理由,不成熟,印出来怕别人见笑。自己认为不错,遇到那些真正行家,他们的看法才算是标准,普通人不算。所以著作要等到他过世之后再出版,学生给他出版,朋友给他出版,希望留名在死后,而不是在生的时候就搞这个名闻利养,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做榜样的。
  持戒守法,我看到一个人,周邦道老居士,晚年学佛,抗战期间,我们在流亡中学读书,他是我校长。我们只知道校长夫妻两个人非常慈悲,在那个时期他确确实实是把我们这些流亡学生当作子女来看待,照顾无微不至。他自己有小孩,他的小孩排在最后,我们这些学生在前面,小孩也是学生,也在一个学校念书。政府或者是慈善机构捐的一些日用品,给我们这些流亡学生的,分配,真正有缺乏的这些同学第一优先;还有多的,再分给这些次等需要的,他有很好,没有也能过得去;还有多的,再分给第三个。第三个是什么?他家的儿女,分到最后还有多的,如果没有了,他们分不到。我们这些学生对老师恭敬,老师大公无私,我们心目当中的榜样。我们心量比较大,是从学校养成的,看到老师、师母这样做法的,我们很感动。
  在台湾有一度他做考试院的政务次长,现在叫第一副部长,考试院给他配的有轿车,上下班,公务,他方便,家里面装了电话联繫方便。他在家里头告诉他的家人、他的儿女,私人的事情不能用公家电话,他这个电话是国家付费的。私人用电话到巷口有一个公用电话,公用电话亭,去用那个电话,不可以用这支,外面打进来可以,你不可以打出去。汽车,只有他上下班公务用这个车,老师自己有事情出去乘巴士,不用公家的车。为什么?公家车,汽油是公家出的,不能够浪费公家一滴汽油。这个世界上做官还有这样的官僚,没听说过,但是我们亲眼看见了。国家政府的官员要都像他这样子,这个国能不强盛吗?廉洁到这种分寸,我们就晓得,老师的为人就可想而知,这个世界上真的找不到第二个。
  佛家讲的五戒,他是佛弟子,五戒十善都受过,他真做到了。不杀生、不偷盗,他认为利用国家这个设施、这个电话,私人用它这都属于偷盗。公家配的这个车,交通工具,汽油是国家分配的,你要是私人用它,也属于偷盗。真的是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,这个人是个清官,真正清白。我们是他的学生,学了之后是佛门弟子。寺庙叫常住,我们这个协会也叫常住,常住的东西要爱惜,那是什么?修福。常住的东西不爱惜是造业,统统有果报,这不是小事,这是大事。关係什么?关係到来生到哪一道去,关係这个,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护持正法,功德无量无边;亏损正法,那个罪说起来也很可怕,大家认真去学习《太上感应篇》,因果就明白了。人懂得因果,不敢起恶念,不敢做坏事,伦理道德还未必有这么大的力量。伦理道德是什么?不好意思做,有时候还敢做。但是懂得因果,真的不敢做,为什么?果报太可怕了。真正明白人,万缘放下,一心一意求生净土,这个福报没有法子说的,只能跟你讲无量无边,不可思议,这真的。你真正生到极乐世界,你就明白了,世出世法里头最大的利益,往生净土。我们修行,消业障、增福慧,最大的善业无过于念佛,念佛是真正大善。建一个小念佛堂,带十几二十个人念佛,将来个个往生,这都是大菩萨,这不是小事。所以这因,涅槃有因的意思。
  第三,「界为界畔」,就是边界。涅槃虽然没有边际,然对于生死界来说,就好像明显了,跟生死相对的就叫涅槃。涅槃跟生死当中有一条界限,在生死这一边就叫生死界,在涅槃那一边就叫做涅槃界,这是相对而称的。如何我们离开生死界而契入涅槃界?这就是佛法。小乘的涅槃界是六道轮迴跟四圣法界,界限在这里;大乘的涅槃界是十法界的佛法界,佛法界还是生死界,超越这个生死界,他就往生实报庄严土。实报土,这是涅槃界。《唯识论》第十卷说,「界是藏义」,是藏的意思,「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故」。这个无边希有大功德,不是修来的,是哪里来的?自性本来具足的。所以说性本善,道理在此地,自性是纯净纯善。但是自性,在实报土没有问题,在方便土、在同居土,它会被染污。方便土,它接受到的是善的染污;同居土里面善恶染污统统有,而是不善的染污比善的染污严重。为什么?六道里面的众生,阿赖耶妄心作主,阿赖耶的本身就是恶多善少。阿赖耶里面的恶心所,五十一个心所,恶心所二十六个,善心所只有十一个,你就晓得,恶多善少,所以这个不善容易感染,善的比较困难。
  再加上我们现前的社会环境,这个环境里面也是恶多善少,所以特别容易感得不善。换句话说,学善不容易,学不善很容易。修行人在这个环境里头能不能禁得起考验,真正能禁得起,成就特别快、特别高。为什么?你能够不受一切不善的感染,你有这样的能力,这提升就快了。修行人在这个环境里面被淘汰的很多,这都是自然现象,不足以为怪,禁不起诱惑。这个社会上,财色名利天天在考这些修行人,几个修行人在这个境界里头不变心的、不动摇的?太少了!菩提道上的魔,这是四大魔王,财色名利,没有定功、没有智慧很不容易脱离魔掌,你都掌握在它的手心当中逃不出去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  佛有妙法帮助我们,这个妙法是什么?我们在经上常看到的,「今现在说法」。佛菩萨不在了,谁在说法?经典留在世间。每一天真正能做到十个小时读经,天天不间断,每天十个小时读经,剩下来的时间念阿弥陀佛,他就不会被外面这些魔事干扰。我们不在这上下功夫,难!做不到。研究教不行,名利现前、财色现前,还是会动心。只有在这个教门里头,《无量寿经》,为什么?《无量寿经》真正搞通了,这个世间东西跟无量寿、极乐世界相比,不能比,我要得大利,我不要这些小利。头一个大利是无量寿,第二个大利是金刚不坏身,我要这个利益。这个几十年就要生灭的这个身,我不要这个东西,这个东西太麻烦,太苦了。我要像佛一样的智慧,把烦恼习气洗刷得乾乾净净,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,作什么样佛?跟阿弥陀佛一样的佛。这个人真正令人佩服。小名小利就动心、动摇了,把自己这一生作佛的缘分错过了,这叫真错了。
  《唯识论》里面讲的,涅槃含容无量希有大功德故。「或是因义,能生五乘,世出世间利乐事故」。五乘:人、天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这个不容易,这个要记住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十二卷里面说,「亦获智慧海,渐至涅槃界」,这都是讲通达涅槃的。
  我们接著往下面看,「约一法句,则十地三贤当相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」,此地讲十地是别教,三贤是圆教。圆教的三贤,三大类的烦恼都断了,也就是见思、尘沙、无明,这些人都是住在实报庄严土。所以,「其体」,体是说身体,也就是说一生,其体跟一生是一个意思,「必至灭度」,灭度就是般涅槃,他一定得到。所以法身菩萨,当相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。「《甄解》之说,深显经意」,念老这个注解里头,引用《甄解》很多,我们能体会到他对《甄解》的赞叹佩服。「盖谓净土之主伴皆是大乘,故皆住于正定聚」。净土的主,阿弥陀佛,伴,都是法身菩萨。而且愿文里头说得很清楚,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无论是什么品位,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。这几句经文非常重要,阿弥陀佛等于对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宣布他的悲愿。这个悲愿用五劫的时间他修成了,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,所以皆住于正定聚。「至于示现十地三贤,其体必入涅槃,当相即是法身。故于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句下,紧接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往生之人,皆入正定之聚,决定成佛,极显弥陀大愿,不可思议」。我们要认真仔细去想想,我要不要到极乐世界去。极乐净土,只要发心求往生,人人有分。千万不要错解了、误会了,我罪业障深重大概我不行。你要问我,行不行,我告诉你真不行,为什么真不行?你自己不肯去。你造了五逆十恶毁谤佛法的罪业,你跟我讲你想去,真想去,你问我能不能去?我就告诉你,你真能去。为什么?因为你真想去。经上讲得非常清楚,造作罪业的时候是无知,真的是无知,学佛也是无知,你没有学懂,你没有搞清楚,所以你才敢违背佛陀教诲,你才做错事。如果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,不会做错事的。也就是说,我们今天财色名食摆在面前,我们还会动心、还会动摇,那就是我没搞清楚,我对于这一部经理解不够透彻,才有这个问题发生。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,不可能发生这个错误,为什么?信心坚定,愿心坚固,不会动摇。
  在这个世界,你能不能保证你无量寿?中国古人说得好,「黄泉路上无老少」。这个地球上,每一天出生的人多少,死亡的人多少,这些死亡的是些什么人?不少年轻人。死亡是这一期的身命结束,古人说的话,「万般将不去」,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带走,「唯有业随身」,你修的福可以带走,你造的罪业可以带走。这是什么?来生的果报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就知道来生比这一生重要,这一生已经过去了,一切做个总结,来生比这一生更好,这就对了。为什么知道更好?这一生做人做得不错,没有跟人结怨,没有做出对不起人的事情,这就不错了,起心动念没有为自私自利设想过,都是为社会、为大众。
  我特别想得多的是传统文化,传统文化的典籍我尽心尽力的护持,最重要的是要有人学,没有人学不行。学,要创造学习的环境,我们一生没有背景,没有有权势的人支持我,没有有财富的人支持我,同行也不支持,所以非常艰难困苦,只有靠老祖宗。早年,我们在汤池做三年的实验,老祖宗的支持,那不是人。我们的老师们,这个团队好,全心全意,从自己本身做出一个好样子给大家看。我们只是把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》做到了,把它变成我们的生活、变成工作、变成处事待人接物,表演给大家看。我们的预想,总得二、三年才会有一点效果出来,真发这个心,捨己为人。没有想到不到四个月效果卓著,哪里是人做得到的?我们丢掉至少二百年,不可能在三、四个月就回头,我们认为这个功是自己的,那就有罪了。这功是谁的?功归祖宗、祖德,功归三宝加持。我们不敢居功,我们兢兢业业,没有想到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,社会大众慢慢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,外国人也受感动。我们没想到,有这么个机会能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做三天报告,三天的展览。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怀疑,先前给大家讲,也讲过好几遍,说这是理想,做不到。汤池这就回应他了,不是理想,已经做到了,大家对这个开始有信心,开始喜欢去读这些资料。现在我们给他们统统送《群书治要360》,驻教科文组织一共是一百九十五个国家地区的代表,我们统统都送了。
  我们希望年轻人,年岁还不大的从学校退休的校长、老师们,发大菩提心,承传中国传统文化。我们汉学院供养你,希望你在这个地方十年专门研究一部经论。譬如研究《易经》,我们提供环境给你,十年专攻这一部。十年专攻《论语》,十年专攻《孟子》,诸子百家,十年之后,你成为这一门课程世界第一专家学者。因为现在真正在一部书上用十年工夫的人很少,所以十年之后,你就是世界一流专家学者。汉学院设在马来西亚,我请马来西亚教育部授给你汉学博士学位,你可以在全世界大学里头把你所研究的东西宣讲给大家听,做为一门课程来学习。如果五十几岁不到六十岁的这些老师校长退休了,十年,六十多岁出来正好,学问成就了,德行成就了,年岁也够了,成为老人了。老人是有德行的人、有学问的人。如果有一百个、二百个,汉学在全世界放光。护持的人功德不可思议,功德不可称量。
  我年岁老了,我希望能看到汉学院、佛教大学、宗教大学,能看到他们开学典礼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佛教大学预定二0一六年一月开学,也就是两年后,汉学院大概在一年到一年半,他们可以开学了。这个前面十年,完全是研究生,十年之后,这些人都是老师。有这么多老师,有这么多课程,我们可以向外招生培养年轻人。这现在人说梦想,这个是我的梦想,希望这个梦想能成真。念老后头结语这几句,我们要牢牢记住,「往生之人,皆入正定之聚,决定成佛」,这一句重要,说得这么肯定,我们在此地要生起坚定的信心、恳切的愿心,希望我们有分。
  再看下面这段,「本品会集魏唐宋三译。文曰:若已生,若当生,皆悉住于正定之聚。弥显弥陀大愿之深广。是则不但已生极乐者,住正定聚,必证菩提。乃至现在当来」,现在是我们,当来是底下一代,「一切将生极乐之人」。这范围说得非常广,包括将来世,遇到这个法门,能信、能愿、肯念佛,这些人统统都包括在其中。「但能发菩提心、一向专念」,这两句非常重要。下面,三辈往生,我们就以这两句做为专题来研究、来讨论。「能与弥陀本誓相应者,虽居秽土,仍是具缚凡夫,但亦已住于正定之聚,决证菩提。是诚超情离见,不可思议,绝待圆融,究竟方便也」。这几句话对我们非常重要,只要我们能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,就跟弥陀四十八愿相应。现在我们在这个地球上,地球确实是秽土,我们碰到了,秽是什么?极严重的染污。这个染污是科学技术造成的,这我们不能否认的。科学技术带来我们一些方便,今天这个社会、这个地球就是我们付出的代价。我们贪得这一点享受,付出这么重的代价,两相比较,得不偿失,这一点都不假,我们这一生过得太辛苦了。只要真正能发心,菩提心就像蕅益大师所说的,真信切愿,一向专念,一向专念就是持名,就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  现在我们的身分是在娑婆世界,在这个地球,而是一身的烦恼,具缚,缚是烦恼的代名词。我们的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一品都没有破,可是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等于已住正定之聚,决证菩提。为什么?因为你决定往生,往生到极乐世界决证菩提,这个太难得了!纵然造作五逆十恶毁谤大乘的重罪,还是能得救,法门不可思议,无比殊胜。是诚,真诚,实实在在的,超情离见,情是我们普通人的见解,普通人的看法、想法,超越太多了。一般人想法,我造作这么重的罪业,我怎么能往生?想想的时候,都是造地狱业。这问题,你肯不肯相信。真正相信经典上所说的话,念老这个注解上所说的,你要是真正相信,赶快回头,回头是岸。真正忏悔,忏悔就是从今天起我回头了,这些不善的念头我放下了,不善的言行我放下了,一心念佛,求生净土,你就得度了,这就是住正定聚,决定不能够犹豫,真正要放下。
  早年我跟章嘉大师,大师教我一个检验学习的方法,你研究这个经教,是不是真的明白了。真明白,怎么样?真明白,你做到了。没有做到,你还没有真的明白,不要自己以为明白了,这个教训非常重要!这个检验是非常踏实,我有没有做到。没有做到就是没有明瞭,怎么办?在经典上再下功夫。真正通达明瞭,换句话说,你一定会做到,不需要别人劝勉,不需要别人鼓励,自己真能做到。绝待圆融,究竟方便。绝对圆融,这个净土宗在佛陀四十九年教学当中,这个法门是究竟方便,方是方法,便是适宜。最好的方法、最适用的方法、最稳当的方法、最可靠的方法,就是信、愿、持名。这四个字蕅益大师提出来的,印光大师佩服得五体投地,认为即使诸佛再来,亲自给阿弥陀佛做个注解,也不能超过其上。这个赞叹把蕅益大师的《弥陀经要解》赞叹到最高峰了,真是无上的赞叹。大师的意思是教我们,一定要生起坚定的信心,决定不能怀疑,信愿持名,决定得生,生到西方,决定成佛,决证菩提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 

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,长按图片,识别二维码

公众号名称:beizhifw   公众号ID:beizhifw  
关注提示: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,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

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(第五回)
返回顶部